找到相关内容5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晋宋间的般若学与涅槃学

    无名论,均见现存之肇论一书。  物不迁论与不真空论都引征龙树中论,这是最能代表他融贯般若与三论的作品。  我们先来看物不迁论。这篇论著所论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有无变化、生灭、运动的问题。在过去的中国佛学中,...事物是变迁的,则必有前因后果的联系,  但分析的结果是因果不可得,因而物无变迁。按中论破因果品论证繁复,肇论所取,仍是时间不迁的同语反复,无甚新义。  物不迁论的结论是动静一如,但僧肇认为,动是假象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760027.html
  • 杀佛为成佛

    留心真实理地的参究,也深入对僧肇《肇论》的探讨,一天提出“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”两句话,认为很奇特。这两句话是《肇论》中的名句。僧肇是晋朝的高僧,幼时喜读庄老,后来因写古《维摩诘经》而有悟处,才了解老、庄的修证不够究竟,所以便综合诸经写出《肇论》。在《论》中,僧肇借用了庄子道家语汇来表达佛教思想。《庄子· 齐物论》: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,认为天地是物质界中形体巨大的,我人的身体也是...

    黄春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161821.html
  • 信仰与土地——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

    mdash;“一切法皆空”的思想,在天台智顗之前,已由僧肇发展出万物同体、触事即真的思想。《肇论?不真空论》一开头即说:   夫至虚无生者,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,有物之极宗者也。??...肇论?涅盘无名论》50:“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。”而其理由也是《般若经》“有无齐观”的万物平等思想:“然则,玄道在于妙悟,妙悟在于即真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1562313.html
  • 石头希迁禅学思想论略

    肇论》很有关系。《大藏经·诸宗部·禅宗正脉第五》有如下记载:  师因看《肇论》,至“会万物为己者,其唯圣人乎”,  师乃拊几曰:“圣人无己,靡所不己:法身无象,谁云自  他!圆监灵照于其间,万象体玄...可以见出,希迁大师虽然并不主张博通经论,但至少是不排斥对经论的研究的。如果说《参同契》集中地体现了希迁大师的禅学思想的话,那么,《参同契》的写作则是与因读《肇论》而启悟密切相关的。查《肇论》,希迁所读的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167805.html
  • 试析洞山禅法之特质(上)

    激潭岂坠于红轮”,就很明显地带有《肇论》的风味,特别是“清风偃草而不摇一几语,简直是脱自《肇论》中的“旋岚偃岳而常静,江河竞注而不流,野马飘鼓而不动,日月历天而不周。一僧肇是由玄入佛的,他“才思幽玄,又善谈...重要的地位。  二、禅法圆融周际无隙  洞上宗风不特幽玄至极,令人无迹可寻,而且其禅之敦理圆融无碍,已臻周密无隙的境地。说到洞上宗风之“玄”,我不由得想起了乃祖石头当年之作《参同契》时,乃是因读《肇论》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567861.html
  • 魏晋玄学与佛教

    有六家,分成七宗。第一本无宗,第二本无异宗,第三即色宗,第四识含宗,第五幻化宗,第六心无宗,第七缘会宗。本有六家,第一家分为二宗,故成七宗也。”(见唐元康《肇论疏》)而僧肇在《肇论》中所批评的仅有本无...别名,以本无是深义故,建初言本无、实相等也。”《肇论》也说:“本无、实相、法性、性空、缘会一义耳”。(《肇论·宗本义》)日人安澄的《中论疏记》称道安作有《本无论》;《祐录》载道安有《实相义》;元康则说道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668395.html
  • 般若学对西晋玄学的影响

    矣,而去者非假哉?既为假矣,而至者岂实哉?”(《世说新语?文学》刘孝标注)  刘孝标是南朝梁人,以佛家动静观进一步明确地解释了乐广的观点。佛家的这一观点,东晋末僧肇在《肇论》中,据中观哲学作了经典表达:“往物既不来,今物何所往?……旋岚偃岳而常静,江河竟注而不流,野马飘鼓而不动,日月历天而不周”(《肇论?物不迁论》)。“以名求物,物无当名之实;以物求名,名无得物之功。物无当名之实,非物也;名无得物...

    王晓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5942253.html
  • 佛法的弘传

    般若思想使印度教三世轮回的传统观念无所安立,造成的冲击既深且巨――创立空宗的龙树提婆相继死于非命实在是不为无因。中国人首先吸收的是小乘佛学,系统消化空宗学说始自东晋时期的僧肇。在《肇论》之中,传述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0041580.html
  • 新三论与旧三论之比较

    学之后,僧肇就用佛教正统的般若学批判六家七宗,说他们是“偏而不即”。僧肇虽批判了六家七宗的偏颇之处,但他自己也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,《肇论》般若无知、物不迁时,就引用了不少庄子思想,用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...

    蔡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442051.html
  • 试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性

    学说,其义理依附于当时盛行的玄学,甚至用“格义”方法来解释和翻译,“以至佛学玄学化”,不仅用老庄解佛,同时还以佛发展了老庄。般若学传播借助玄学阐述而形成“六家七宗”,佛学大师僧肇所写的《肇论》就是对当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045040.html